他叫马良文,住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瓜园子湾乡。他生于1960年。此时我国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,父母亲都因饥饿导致浮肿病而死亡,是伯父将他拉扯长大。自小忍饥受寒,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,他凭着一身勤苦,为自己成了家。为了奔小康,他开了一家小百货店,交给妻子经营。自己除种好责任田外,搞起了长途贩运。经过几年辛苦,他成了方圆几十里地有名的冒尖户。楼房盖起来了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应有尽有,夫妻俩过起了舒心的日子。不料,刚交不惑之年的他,忽然食欲不振,出现了厌食,尤其是一见到油腻的食品就感到恶心欲吐。早上吃一小碗饭,一天不饿,整天腹胀的特别难受。妻子看着他难受的样子,心痛地流下了眼泪。关上了百货店,陪着他到县医院做了B超检查,医生也没有告结果,嘱咐他们早些到西安去检查。于是,他就到陕西省一个大医院,医生给他作了CT检查,说是肚子里有个包块要切去,必须住院手术,手术后还要化疗,除此,每天打针、输液。半年下来,花了5万多元。然而,身体消瘦,瘦得皮包骨头,头发都掉光了,尿也黄了,皮肤也黄了,床都起不来了。妻予看着丈夫的病情不见好转,常常背着丈夫流泪。当他发现妻子犯愁的样子,他还以为她是心疼钱呢,后来在他的再三追问下,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——原发性肝癌。躺在病床的他,气的大声叫喊:“老天呀!咋这么不公平!”
从此,他拒绝住院治疗,坚决要求回家。他想到的是死,被动地等待死神的到来。在他回家等待死神降临时,县医院的一位大夫向他推荐了山西欣得康肿瘤研究所的抗癌新药——欣得康胶囊。躺在床上的他,根本不屑一顾,他从已花五万元的后果来推论,再没有一个医院能治好自己的病,对欣得康根本不抱什么希望。医生给他反复讲解欣得康胶囊的药理作用,讲述欣得康治疗癌症的典型病例,他的抵触情绪稍有改变,流露出试试看的表情。妻子为他邮购了一个疗程的“欣得康胶囊”。第一个疗程服完后,病情虽无大的转机,但觉得病情亦未加重。他意识到这可能就是疗效,表示要
继续服欣得康,又服用了一个疗程的欣得康。服完后,腹胀减轻了,想吃东西了,手术后衰弱的身体也开始恢复了。第三个疗程服用了一半后,尿色也不黄了,头发也开始慢慢长出,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了。妻子是生意人,细细算了一下,三个疗程的药,还不到原先住院治疗费用的十八分之一。
目前,马良文站在大门口,满脸写的是笑容,他想的是继续服药,他想到是重操旧业一一长途贩运,想到是妻子百货店开门营业。逢人便说:是欣得康使我摆脱了痛苦,是欣得康给了我生命,是欣得康又使我走上了致富路!